AB膠:這個社會的土壤日益板結,社會階層有越來越固化的傾向。寒門子弟的路途越走越窄,是一個不容掩飾和回避的現實。很多人認為,中小企業和第三產業是吸納就業的主渠道,在緩解農村寒門子弟就業難方面大有潛力可挖。問題是,AB膠現在的中小企業的路途,也在飽受高利貸的侵襲,日子也過得很困難。新36條為中小企業開路,但舊壟斷體系的玻璃門依然沒有洞開,權貴市場經濟的突然沒有根本的改觀。
市場將權力交給一個個分散的個人,青年學子們如果在權貴之路上走投無路,或許可以將主要精力用在市場化的大潮中。雖然做生意在中國沒有體制內“風光體面”生活,和“一杯茶一支煙一張報紙看半天”的閑情逸致,最起碼吃穿用得是靠自己的實力爭取,而不是靠著寄生蟲似的階層庇護下驕奢淫逸。
現在想來,那種充滿未知數的世界,對這些未曾見過世面的孩子們來說,是如此充滿著誘惑與憧憬。可是,到了今天,這種憧憬卻被高學費這道高門檻給擋住了。于是乎,在高學費這道門檻之前,有人則把寒門子弟上大學解讀為虧本的買賣,認為農家子弟接受教育的機會成本,遠高于城鎮居民子弟,尤其是在民工荒愈演愈烈之際,等于是放棄高收益率的產品開發,而追逐競爭激烈的產品領域。
而前段時間,就曾經有人在網上發帖認為“寒門出貴子”在當前資源不均衡的形勢之下,AB膠將漸漸成為一個傳說。對此,新浪微博展開了一項調查,這項調查顯示,超過7成的網友認為“寒門難再出貴子”;近6成網友認為這是教育資源不平衡的必然結果。而在過去20年間,北大農村學生所占比例從3成落至1成。這樣的事實,聽著就讓人覺得揪心。
讀書改變命運,曾經是農村寒門子弟堅守的信條,如今,這一信條正受到很大的挑戰與質疑。
越來越多農村寒門子弟放棄高考。2009年,全國84萬應屆畢業生退出高考,AB膠導致1977年恢復高考以來考生總量首次出現下降。2010年946萬高考考生中,棄考人數接近100萬,除了21.1%的考生選擇出國,另外相當一部分是來自農村的考生,他們多數選擇讀職校學技術或者直接打工。